PRODUCT CENTER
联系我们
发布时间:2025-08-16 16:16 浏览次数:
工业废水处理需“对症下药”:食品废水采用气浮法去除悬浮物,厌氧+好氧工艺降解有机物;化工废水则通过芬顿氧化法预处理,提高可生化性。精准处理助力环保与工业可持续发展。
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,这些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。
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,工业废水可分为多种类型,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三种:其一,依据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,可分为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;其二,按照企业产品及加工对象划分,涵盖食品废水、化工废水、制药废水等;其三,以废水 中污染物主要成分分类,包括重金属废水、酸碱废水、含酚废水等 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,处理方法也需 “对症下药”,下面以食品废水和化工废水为例展开说明。
食品企业因生产对象的差异,废水的水量与水质有所不同,但总体呈现出有机物质与悬浮物含量高、可生化性较好的特点。基于这些特性,食品废水处理的重点在于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。
(一)悬浮物的处理
物理法和物化法是去除食品废水中悬浮物的关键手段。物理法中的格栅是常见的预处理设备,其作用是拦截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,避免这些物质进入后续处理系统,影响处理效果。如在某食品废水处理项目中,废水先流经格栅,可去除约一半的大块悬浮物,为后续处理减轻负担。
隔油池则主要用于分离废水中的油脂。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脂,这些油脂若进入后续处理环节,可能会堵塞管道、影响微生物活性。隔油池利用油水密度差,使油脂上浮至水面,从而实现油水分离,防止油脂干扰后续处理流程。
物化法中的混凝气浮池在去除悬浮物方面效果显著。在混凝过程中,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,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胶体物质能够吸附废水中的悬浮物,使其相互凝聚形成较大的絮体。随后进入气浮环节,通过向水中溶入空气,产生大量微小气泡,这些气泡附着在絮体上,使絮体因浮力增大而上浮至水面,从而实现悬浮物与水的分离。在实际案例中,该工艺可去除废水中 80% 以上的悬浮物,有效降低废水的浑浊度。
(二)有机物的处理
生物法是去除食品废水中有机物的核心方法,其中厌氧 + 好氧的工艺组合应用广泛。以 UASB(升流式厌氧污泥床)反应器为代表的厌氧处理工艺,其处理过程主要分为水解酸化、产氢气及乙酸、产甲烷三个阶段。
UASB 反应器从底部到顶部主要分为污泥床区和三相分离器。在底部的污泥床区,存在着大量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污泥。废水中的有机物首先在这里进行水解酸化,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;接着进入产氢气及乙酸阶段,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、乙酸等物质;最后在产甲烷阶段,甲烷菌将氢气、乙酸等转化为甲烷气体。而上部的三相分离器则负责分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、液体和固体污泥,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排出,污泥则回流至污泥床区继续参与反应。
通过厌氧处理,可去除大量有机物,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条件。好氧处理工艺进一步降解剩余有机物,最终使废水中的 COD 去除率达到 95% 以上
化工企业类型繁多,涵盖无机化工和有机化工,产品种类丰富,这导致不同化工企业废水的水质和水量差异巨大。
化工废水普遍具有浓度高(包括有机物浓度、氨氮浓度、盐分等)、成分复杂、可生化性差等特点。因此,在处理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时,不能直接采用生物法,需先结合预处理工艺,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污染物浓度。
芬顿氧化法是化工废水预处理中常用的工艺之一。芬顿氧化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,过氧化氢(H2O2)在亚铁离子(Fe2+)的催化作用下,会产生极具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(・OH) 。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极强,能够与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发生反应,将其分子结构破坏,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,从而降低有机物浓度,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,使后续生物处理能够顺利进行。
该反应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,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生,且反应条件相对温和,不会产生二次污染。在实际应用中,某化工企业采用芬顿氧化法作为预处理工艺,COD 去除率可达 50%,为后续处理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综上所述,食品废水和化工废水分别采用气浮法和氧化法等作为预处理手段,后续再结合生物法等工艺进行深度处理,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。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,对保护生态环境、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。